E: none"> 会上众多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粗放经营、规模小、技术手段落后仍是食品生产和经营的主要方式。由于
法律体系不健全和执法不严等原因,大量的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处在法律监督的“盲区”。这就造成了食品市场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食品安全仍然处于急待完善的发展阶段。所以,要想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首先,要促进整个农业及食品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和食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指导和扶持企业建立自身农业及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规范和自律作用,建立农业及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并积极培养骨干企业,淘汰一批食品安全问题多、产能落后的企业。
其次,积极扶持规模大型的农业及食品集团发展,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食品企业。农业及食品企业规模化,就可以保证其在耕种上使用在国际上最先进的方式,从种子开始对生产链条上每一个环节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各项指标达到国际标准。这样的全产业链条,就会使食品安全问题从商业模式上得到根本的保证,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最终消费者自然就可以选择到放心的食品。
再其次,不能忽视中小食品企业的作用,一定要在减轻其负担上有所作为。我国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沉重,生产成本较高,加之原材料价格高涨,最终产品利润微薄。尽可能获取高额利润是市场竞争中生产者的主要目的。如果对这些企业尽可能多予少取,为其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那么大部分生产者就不会选择造假贩假这条获利“捷径”。
综上所述,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实施农业标准化,不仅是当前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重要保障。只要我国积极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和市场信息化程度、大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好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标准化等基础性工作,彻底改变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较多的状况显然就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