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让我们吃的踏实、吃的放心呢?近日本报记者参加了一场“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的研讨会,会议中多位专家对现有的以追求“高投入、高效率、高产出”为特点的工业化农业生产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而对以遵循自然规律、环保健康为主要特点的生态农业寄予了较高的期望。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根源在于生产模式
上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膨大剂、催熟剂、增味剂、味精、植物黄油等人类创造的化学合成物质堂而皇之地登上食品工业舞台之后,很多化学名词开始出现在农业生产以及食品生产中,并一举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种以使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化学激素、添加剂并进行农田灌溉为特征的常规现代农业,虽然具有“高投入、高效率、高产出”的优势,却对农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当前我国的工业化农业生产中,因对农地的“过度干预”(机械翻动、水肥填补等)而造成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土壤板结,土壤中化肥、农药的有害成分增多,有机物质流失,以及土壤保水、保肥、固根力的降低;水质污染、水资源非正常流失;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平均每公顷化肥施用量达400公斤以上,农药年使用量已达120万吨以上,其中约50%左右的农药将进入土壤与水体,污染农田面积已达900万公顷……在食品生产中,为促使畜产品、水产品、瓜果、蔬菜、粮食的快速生长,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激素、膨大素;为保质、保鲜、增加食品的嗅觉、观感,又添加了工业使用的色素、添加剂。凡此种种,不仅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农药残留超标,而且使农产品质量受损、品质降低。
由此可见,现代工业技术在农业中的过度应用,不仅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