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篮叫卖”这种初级营销方式,很容易造成恐慌心理,难以抵御苗市风险。一家一户独立种植、独立销售,品种多但规模小,特色不突出,规格、质量、数量等也远远达不到大型绿化工程的需要。
山东济宁市李营镇、滨州市惠民县等苗木主产区,通过培育特色苗木,形成了“气候”,打出了品牌,赢得了“法桐之乡”、“白蜡之乡”等美誉。济宁李营苗木协会副会长李元喜介绍说:“到了这里,各种规格、多大数量的法桐都能买得到。” 而白蜡,从一年生小苗到10多厘米胸径的大苗,在惠民县也都能找到踪影。
迎头赶上实现良性循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苗木生产、经营者从苗木产业的良性运转中受益的同时,也面临着成本增加、企业扩张等种种压力。中小企业如何发展?苗市的“蛋糕”应该怎么切分?这是众多苗木经营者仍需考虑的问题。
苗木大企业拥有充足的资金、多元化的营销渠道,在人才、技术、信息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当前的苗木市场中,中小企业和个体种植户占主体,大企业越做越强。如何避免在苗木产业发展中被“赢者通吃”,是多数中小企业和个体种植户面临的挑战。
浙江省奉化市大利花木合作社董事长傅继波介绍说:“10年前,一天20元钱的劳工费都有人干,现在一天200元都难找到人。” 苗木经营还面临着肥料、运费等生产成本增加的压力。
有人设想,将中小企业等苗木生产者组织起来,建立产业联盟,从而分配苗木生产权限,有计划进行苗木种植。但目前,即使是苗木协会,也只能是沟通信息、协调生产。天津大新园林总经理荆大新说:“苗农见种什么苗能赚钱,就去生产了。苗农种什么苗子,谁能有权利约束呢?” 由此看来,距离宏观把控苗木生产、实现产业良性循环还相当遥远。
近年来,房地产业、城市绿化、植树造林等对苗木需求的持续增加,许多苗木行业以外的大集团、大公司也纷纷跨入,这对中小型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苗圃管理部吴彩琼经理说:“铁汉生态今年3月在深圳上市。作为上市公司,我们不缺资金,但是期待着能够找到合适的苗木生产者和高品质的苗木。”
业内人士分析,现在的苗木行业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期。大中型的苗木企业正逐步迈向规范化、专业化,苗木主产区的管理、服务慢慢也会跟上。小型企业和个体苗木生产者将逐步被边缘化。对于在业界占主体的中小型企业和育苗户来说,应该在危机中迎头赶上,特别是转变生产观念,了解市场规律,从而在激烈的苗市竞争中站稳脚跟。